在国内足球界,以单后腰之名,频频反对主帅伊万等资深教练的采用菱形中场的人,不仅包括那些已退役的知名球员和资深足球人士,也涵盖了足球解说员、主播和记者等。这一群体,无论其身份如何,都缺乏足够的资格和实力去担任一支球队的主教练,甚至在助理教练的位置上也难以胜任。
然而,令人惊讶的是,这个群体多年来一直大肆批评国足的主教练,无论本土如高洪波、朱广沪、戚务生等优秀教练,还是像伊万、里皮、卡马乔、阿里汉、米卢等欧足联的职业教练和世界级名帅。他们仿佛掌握了一种特殊能力,那就是能够在国足输球的时候抓住民众的失望与愤怒,用“骂主教练”的方式来迎合大家的情绪发泄需要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他们不仅在情感上找到了慰藉,也从中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收益。
国足每逢失利,他们的批评声就越发激烈,仿佛从中获取的收益与国足的输赢直接挂钩。这种行为,不禁让人联想到“发国难财”。
对此现象,我们不禁要问:这真的正常吗?如果这些人真的如此优秀,为何连一个中冠队的教练职位都难以胜任?英格兰著名球星贝克汉姆曾在中国交流时指出,中国足球缺乏的不仅仅是足球技术,更重要的是足球意识。这种意识并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球员,还包括广大足球从业人员、媒体和球迷对足球的深入理解和思考。
中国足球的落后并非一朝一夕之故,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。当国足失利时,仿佛全国上下除了主教练外,人人都是足球专家。然而,这其中不乏井底之蛙,他们坐井观天却喜欢班门弄斧、夸夸其谈。虽然可以理解足记、主播和解说员需要他们的专业领域——解说和写稿——但当连退役球员和名宿都如此行事时,便说明中国足球过去的水平无法跟上国际足坛的合理体现。
面对这样的中国足球圈,我们不禁要问:总是强调国情,真的还需要继续请外教吗?或许,是时候重新审视和思考中国足球的发展道路了。